第(3/3)页 那位刑警摊摊手, “这不在场证明,硬得跟王八壳似的,我们琢磨了半年,也没找到破绽。陆警官,你给分析分析?” 不少人看向陆诚,想看看这位“破案神器”面对这种时间锁死的案子,还能不能施展魔法。 无比期待加好奇。 陆诚没说话,拿起卷宗快速翻阅,重点看了看台球室监控的截图、老板和球友的证词记录,以及失主家的现场勘查报告和小区周边监控情况。 看了大概……也就五六分钟? 他合上卷宗,抬起头,问了第一个问题: “台球室那边,核实过周斌具体是几点到、几点离开的吗?精确到分钟。” 那刑警回答: “核实了,监控显示他一点五十分进的台球室,四点零五分离开的。期间除了上厕所,没离开过球桌范围。上厕所时间很短,监控也覆盖了走廊,不可能跑出去作案。” 陆诚点点头,又问: “失主家小区门口的监控,拍到可疑人员进出的时间范围呢?” “小区监控显示,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、身形与周斌相似的可疑人员,是在下午两点五十五分进入小区,三点二十分离开的。这个时间窗口,周斌确实在台球室,插翅也飞不过来。” 时间线似乎完美冲突,无懈可击。 众人都觉得,这案子估计陆诚也没辙了。 毕竟,总不能凭空变出个分身来吧? 然而,陆诚却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,语气平静地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: “你们有没有核对过,台球室和‘富贵花园’小区所在的区域,用的时间是统一的吗?或者说,台球室的监控时间,和小区监控的时间,是否存在误差?” 嗯?时间误差?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大家都问懵了。 那刑警愣了一下: “时间?都是联网的吧?就算有误差,也就一两分钟,不影响啊……” “一两分钟确实不影响,” 陆诚打断他, “但如果误差达到五到十分钟呢?甚至更长呢?” 他拿起笔,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时间轴: “假设,台球室的监控时间比标准时间快了八分钟。那么,监控显示周斌一点五十分到达,实际上他可能是一点四十二分到的。显示他四点零五离开,实际上可能是三点五十七分离开。” 他又在时间轴上标出小区监控拍到的可疑人员时间: “可疑人员两点五十五进,三点二十出。这是小区监控的时间,我们假设它是准确的。” 陆诚在两个时间轴之间画了一条连接线: “那么,换算之后,周斌实际在台球室的时间,可能就是下午一点四十二分到三点五十七分。而可疑人员活动时间是两点五十五到三点二十。看,时间重叠了!” 他看向技术队的同事: “立刻去核实!重点核查那家‘兄弟台球室’的监控系统时间,与北京时间或运营商标准时间是否存在固定偏差!” “还有,查一下周斌当天使用的交通工具,以及从台球室到‘富贵花园’小区的实际最快通行时间。” 时间同步!! 深吸口气。 这个思考分析的角度,确实刁钻,想不到,根本想不到。 突破口竟然在“时间同步”上。 学到了! 技术队的人立刻行动起来。 这种核查并不复杂,很快结果就反馈回来了—— “查到了!‘兄弟台球室’那个监控主机的时间设置,比标准时间快了整整九分钟!!”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。 同时,另一路侦查员也汇报: “查了周斌当天的行车记录仪,他开的是一辆二手破车,但记录仪没坏,和查了主要路口的公共监控,从台球室到‘富贵花园’小区,在不堵车的情况下,他开车最快只需要……十二分钟!” 会议室内瞬间鸦雀无声,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。 快了九分钟! 通行时间十二分钟! 第(3/3)页